如何通过回译学英文(7)
我国曾是洋垃圾的最大进口国。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把洋垃圾加工成制造业的原材料,可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建立竞争优势;但同时,进口洋垃圾也带来的严重的环境污染。所以2017年7月中国政府宣布,自2018年1月起,中国全面禁止进口24种洋垃圾。
于是,发达国家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国家,但由于这些国家的垃圾处理设施不完善,很快就不堪重负,于是东南亚也开始禁止进口洋垃圾。
2019年6月15日的《经济学人》亚洲版块中有篇文章就讲到了这个话题,文中有段话翻译成中文是这样的:
很快,东南亚成为外国垃圾的首选目的地。不幸的是,该地区回收产业的规模远不如中国产业规模;其处理工厂很快就不堪重负。
想一想,用英文可以怎么说?拿出纸和笔,写一写。
很多同学的版本是这样的:
Soon, South-East Asia became the chief destination for foreign garbage. Unfortunately, the region's recycling industry is much smaller than China's industry; its processing factories soon couldn't bear more.
再看一下《经济学人》是怎么说的:
South-East Asia soon emerged as the pre-eminent destination for foreign waste. Unfortunately, the region’s recycling industry is much smaller than China’s; its processing plants were quickly overwhelmed.
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1.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回译积累到几对简单的同义替换,比如:
表示“主要的、首要的”,除了 chief,我们还可以换成高级一点的词:pre-eminent;
表示“垃圾”,除了熟知的 rubbish, garbage,还可以说 waste;
表示“工厂”,除了 factory,还可以用 plant。
2.
中文译文中连续出现了两个“很快”,我们的回译版本一一对应地翻成两个 soon,而《经济学人》则用了两个不同的词:第一个用的 soon,第二个用 quickly 进行替换。
其背后体现了一个英汉表达的重要规律:
英文是一门忌讳重复的语言,在能明确表达意思的前提下,英语宜尽量采用替代、省略或变换等方法来避免重复。
我们在写作或翻译中一定要注意这一点,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时,尽量采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这样能使句子更加地道、灵活。至于如何替换,我们可以考虑下面四种方式:
换同义词;
省略;
换上义词;
用代词。
下面我们详细看一下:
a. 换同义词:
文中用 quickly 替换 soon,就是用第一种“换同义词”的方法。
b. 省略:
比如文中这句话:该地区回收产业的规模远不如中国的产业规模。
这句话出现了一个前后对比,前者是“东南亚回收产业的规模”,后者是“中国的产业规模”,我们把两个 industry 都翻译出来了,而《经济学人》只保留了第一个,第二个用所有格形式 China's 表示,以省略的方式避免了重复。
再比如:
A man is called selfish, not for pursuing his own good, but for neglecting his neighbor's.
说一个人自私自利,并非因为他只图自己的利益,而是因为他不顾邻人的利益。
中文里接连出现了两个“利益”,而英文中只保留了一个 good,第二个用 neighbor's 表示,省略了 good。
c. 换上义词:
所谓“上义词”,是指范围更大的词,比如 pig 和 dog 的上义词就是 animal,apple 和 banana 的上义词就是 fruit。
文中也出现了一对上义词替换:前面用的是 South-East Asia(东南亚),后面用它的上义词 the region(地区)进行替换。
再比如《新概念3》第33课中有这么一句话:
The lorry was loaded with empty beer bottles and hundreds of them slid off the back of the vehicle and on to the road.
卡车上装着空啤酒瓶。成百只瓶子顺势从卡车后面滑出车外落在马路上。
中文里出现两个“卡车”,而英文只保留了第一个 lorry,第二个用它的上义词 the vehicle 替换。
d. 用代词
比如下面这句话:
Flattery is more dangerous than hatred because it covers the stain which the other causes to be wiped out.
阿谀比怨恨更危险,因为阿谀掩饰了污点,而怨恨却能使人消除污点。
第二个“阿谀”,作者用的代词 it 指代;第二个“怨恨”,作者用了 which the other 指代。
以上就是英语里的四种主要的替换方法。
相比之下,汉语更喜欢“重复”,比如“行行重行行”“熙熙攘攘”“杨柳依依”“有声有色”“空空荡荡”。汉语中的重复可以使音节匀称、形式整齐。
比如:
Walking up and down the empty room, he stopped here and there to touch or look.
房间里空空荡荡,他走来走去,这儿停停,那儿停停,东摸摸,西瞧瞧。
英文中没有一个词是重复的,而汉语里每个小句都有重复的字词。在英汉转换中,适当运用汉语的重叠形式可以增强译文的表现力,使之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3.
说到“成为、变成”,我们首先想到的是 become:
South-East Asia became the chief destination for...
而文中用的是 emerge as:
South-East Asia soon emerged as the pre-eminent destination for...
emerge 这个词我们已经很熟悉了,但很少人知道如何去运用。其实它就相当于 appear, come out,表示“出现”。在使用时,其主语往往是 problem, trouble, challenge, concern 等带有负向含义的词。比如,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了很多问题。
我们以前可能会说:
The popularization of smartphones has brought tons of problems.
现在我们可以用 emerge 改写一下:
As smartphones make their way into everyone's pocket, problems emerge.
这两个句子都是对的,第一个用的是 bring,比较直接;而第二个句子用的是不及物动词 emerge 作结尾。《经济学人》常用不及物动词结句,这样能使表达更加简练,句子紧凑有力、掷地有声。相比之下,显然第二个更好一些。
再比如2018年《经济学人》年刊中有这么一句话:
Long-suffering people in Iraq and Syria will wonder what new conflicts will emerge after the territorial defeat of Islamic State.
伊拉克、叙利亚生灵涂炭,那里的百姓在想,击败ISIS之后,还会出现什么新冲突。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文中的句子:
South-East Asia soon emerged as the pre-eminent destination for foreign waste.
在理解 emerge as 时,应从其本义出发,即 原义为“以...的身份出现”,引申为“成为、变成”,比如,China's president 曾警告美国:
贸易战没有赢家。
我们可能会想到用 There be 句型:
There will be no winner in a trade war.
而《经济学人》是这么翻的:
No one will emerge as a winner in a trade war.
在讲到“中国梦”的时候,《经济学人》说:
That is a cherished slogan of China’s leader, whose wish is that China should emerge as a global giant.
这(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领导人特别喜欢的一句口号,他希望中国能成为全球大国。
虽然 become 和 emerge as 都有“成为”的意思,但 become 只能体现出“变成”这一瞬间动作;而 emerge as 多了一层动态演变的过程,含义更加饱满。
今后在写作文或汉译英的时候,如果能用 emerge as 表示“变成、变为”,替换掉早已审美疲劳的 become,一定会让人眼前一亮。
Soren外刊精读·写作正在报名中,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4.
说到“不堪重负”,我们大都采用一种比较直接的表达:couldn't bear more,不能忍受更多。而《经济学人》只用了一个词来表示:overwhelm。
这是个外刊高频词,它的词义比较灵活,大体上表示“太多”的含义。比如:
(1)感情太丰富、陷入了某种感情不能自拔,可以说:
I was overwhelmed by a feeling of homesickness.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乡情绪中 / 我十分思念我的故乡。
He was overwhelmed by a longing for times past.
他一心渴望回到从前。
(2)如果问题、事情太多,要把我们压垮了,就可以说:
I'm overwhelmed by my work.
我被工作压得喘不上气了 / 我工作压力很大。
(3)如果人太多,把某地堵个水泄不通,可以说:
Travellers overwhelmed the Great Wall during the holidays.
假期,长城人山人海,寸步难行。
回到文中来:
Its processing plants were quickly overwhelmed.
作者用了 overwhelm 一个词,就体现出了东南亚的垃圾处理厂不堪重负的状态,比 couldn't bear more 更具有表现力。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汉语中“不堪重负”这个词,我们转化成了一个短句:couldn't bear more,而地道英文只用了一个词:overwhelm,更加简明,而且没有造成信息减损。
我们在日常阅读中要注意积累这些强势表达,如果能用一个词表达出来的意思,就不要用两个词、甚至三个词。
再举个例子,《经济学人》在讲到某个抗议游行运动时是这么说的:
Three days later demonstrators braved rubber bullets, tear gas and legal retribution to make their point.
三天后,抗议者勇敢地面对橡胶子弹、催泪瓦斯和法律制裁,来声明自己的诉求。
表示“勇敢地面对”,我们很可能会采取一种直线思维,说 bravely face...,而《经济学人》只用了 brave (v.) 一个词,表达更加简短、有力,也更能凸显出抗议者敢于直面阻碍的无畏精神。
再看一个句子:
More than 100 people braved the weather and attended the rally.
有一百多人不顾天气恶劣参加了集会。
敲黑板
通过本文,我们:
积累到几对简单的同义替换,如 chief→pre-eminent;garbage→waste;factory→plant。
英文喜欢多变、替换,而汉语喜欢重复,写作或翻译的时候注意这一点,可以让自己的表达更加地道。英文的替换主要包括四种方法:换同义词;换上义词;换代词;省略。
表示“成为”,除了 become,我们还可以用 emerge as,表达更加饱满,更能让人眼前一亮。
学会了 overwhelm 一词的三种使用语境。
简明是英文的一大特性,学会使用强势表达,比如 overwhelm、brave 等。
今天就到这里,感谢阅读!